以笔为刀 用相机记录历史
发稿时间:2019-04-10 10:49:47 来源: 浙江新闻
相机纸笔做刀枪 金华籍烈士记者雷烨传记出版发行
他曾经以笔为刀,用相机记录潘家峪惨案等真实历史。
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他的英勇事迹曾入选《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被列为美、苏、中、英、法、意等国近百年来110名杰出战地记者之一。
1938年底,雷烨(左1)率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5人到晋察冀根据地,受到聂荣臻(左5)司令员接见合影
日前,《雷烨传略》出版发行,首次较为全面地讲述了烈士记者雷烨的生平事迹,特别是用详实的史料回顾了雷烨烈士在晋察冀军区的峥嵘岁月。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杰出的战地记者、革命烈士是金华金东区孝顺镇后项村人。
1943,雷烨在《晋察冀画报》社驻地河北省平山县曹家庄牺牲后,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造成他的本名项俊文无人知晓,而被淹没了60年。
1986年,《雷烨传略》的作者,当时是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高永祯,在参加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期间,浙江与会代表项秀文找到他,委托他寻找曾在河北参加抗战的哥哥项俊文。从1986年到2001年,高永祯用了15年的时间,仅凭着对方提供的署名为“雷雨”的家书,最终锁定了项俊文就是雷烨烈士。了解了雷烨的英勇事迹后,高永祯也深受感动,催使他拿起笔写下《雷烨传略》。
雷烨摄影作品:参加1938年冀东抗日武装大起义的英雄们
相机纸笔做刀枪 “默默无闻”60余年
1943年4月20日晨,雷烨带领两名警卫员到河北平山县曹家庄(原晋察冀画报社驻地)去取秘密文件。回来途中,遭遇日军扫荡。雷烨掩护警卫员突出重围,在毁掉身上携带的文件,砸碎相机和望远镜后,用完最后一颗子弹英勇牺牲,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雷烨摄影作品:1942年端午节,子弟兵在喜峰口附近向敌人阵地扫射
“雷烨”被公众认知是从他牺牲的那一刻开始,《晋察冀画报》1943年5月第3期发表了他在冀热边区拍摄的51张照片,并增辟追悼专页刊载冀东军区政委李楚离《悼雷烨同志》、雷烨的诗歌《滦河曲》及遗作《我们怎样收复了塞外的乡村》。
与此同时, 1943年5月18日,新华通讯社发布雷烨同志传略,刊登在当天的《晋察冀日报》上。《晋察冀日报》同时配发了该报社长、总编辑萧斯(邓拓)的文章《恸雷烨》,副社长、副总编辑舒予(张致祥)的文章《悼雷烨同志》,同时刊登了雷烨诗歌遗作《滦河曲》,组成了悼念雷烨专版。5月22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冀东分区组织科长雷烨同志壮烈殉国》的消息。
1942年冬,雷烨(右)与童年时期的田华在太行山合影
《晋察冀日报》评价雷烨为:“堪称为文化工作者自愿参加实际工作的模范,,正开始大量反映冀东的英勇斗争史迹之时,不幸遭敌追击,英勇牺牲,成为我敌后新闻战线上一大损失。”
由此,以雷烨牺牲为起点倒叙出他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后的个人“传记”:他是一名转战冀热边区的摄影战士、遇敌奋勇不屈而饮弹自尽的民族英雄,在传颂中,雷烨的个人身份被转换成激励共产党文艺工作者誓死抗敌的主体象征。如今我们所知的雷烨其人,是通过亲历者的口述与记忆所确证的身世补白。
在寻找雷烨的身世过程中,原《晋察冀日报》记者伊之接受采访时,曾提到战争年代的文艺记者为防止敌人的报复,全是改名换姓,甚至是销毁人事档案。雷烨的个体身份也因改名和档案缺失而淹没,对雷烨的叙说追忆,从一个烈士英雄身份开始,通过刊载在《晋察冀画报》上的战地摄影作品逐渐被公众认识并认同。
如今,雷烨安卧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图为当地幼儿园老师给雷烨烈士献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金华走出的烈士记者 为赴延安典当祖屋
雷烨的老家在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后项村,村子紧邻浙赣铁路,雷烨的故居就坐落在村子南边。
雷烨二妹的儿子严平平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这个院子是我外公去世时留下的。当年我大舅项俊文去参加革命时,为筹措路费把房子典当了。”2003年雷烨被批准为烈士后,严平平的小舅舅决定把房子建成雷烨烈士故居。
雷烨共有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老大。雷烨父母早逝,他种过田,当过小学教师、土地测绘员,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担。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深重,雷烨胸中燃烧着保家卫国的豪情。他经常教弟弟项秀文唱《松花江上》、西班牙反抗法西斯侵略战争时的《雅玛拉》等歌曲。
聪明好学的雷烨曾考取浙江省立七中,也就是现在的金华一中,这在当时很是难得。随着学习的日渐深入,面对国家日益凋零的局面,雷烨愈发坐不住了。他曾向家人表示,“要出去闯一闯,找一个既有书读,又可工作的地方。”
1937年底,杭州沦陷,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共产党人聚首金华,使这里成了抗敌文化宣传中心之一。雷烨开始接触共产党人,对延安的向往与日俱增,期间还曾到义乌拜访了同是浙江人的著名作家冯雪峰。
后来,雷烨经人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由于工作出色,被推荐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学习。
在雷烨牺牲的平山县南段峪村建起了一所雷烨希望小学,雷烨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从金华赶往延安,雷烨狠下心,典当了祖宅,换来100块银元。当年5月,他悄悄踏上了征程。
途经武汉时,他曾经给好友许为通去过一封信,署名“雷雨”;到延安后,又把本名项俊文改为“雷烨”,这成为日后人们寻找雷烨烈士身世的最后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