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海洋强国的脊梁》:拓展蓝色“朋友圈” 建设海洋强国

发稿时间:2020-01-21 14:4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夕,笔者曾有幸跟随“中远海运”旗下的“中远荷兰”号,从上海洋山深水港登船,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欧航线,历时21天航行近8000海里。由此观之,港口与航线构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点与线,而海员则是奔跑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筑梦英雄。

  放眼看去,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以及海洋污染等海洋生态问题愈发引人关注,海盗和武装抢劫、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也日益突出。全球性海洋问题的出现和凸显,对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新挑战,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维护国家利益,回应世界的期待。

  而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推动国际海洋合作,拓展蓝色“朋友圈”,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019年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首次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习主席还强调,“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指引,中国倡导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以诚意和行动不断拓展蓝色“朋友圈”。中国与世界主要海洋大国、周边国家,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参与方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成效逐步显现,为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作为“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为中俄实现有效对接、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由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中石油、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中国丝路基金共同合作开发的亚马尔能源合作项目顺利运营,见证着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稳步前行。

  2013年,中远海运“永盛”号首航北极东北航道,成为第一艘通过北冰洋抵达欧洲的中国商船。北极航道的开通,也将带动“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重要邻国有关海洋方面的交往和合作也在加强。

  2012年,《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下称《框架计划》)发布,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进入加速轨道。在《框架计划》机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多领域的海洋合作,涉及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海洋防灾减灾、区域海洋学研究等方面,涵盖了合作研究与项目、联合观测与调查等。

  今后,中国将继续承担与自身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责任,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上互联互通等领域与其他国家开展务实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海洋公共产品,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参与者的发展对接,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重点,统筹协调陆海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开展务实合作,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之路,实现人海和谐,共同发展。

  ——在支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中国将继续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多层次的蓝色伙伴关系,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大中国的蓝色“朋友圈”。

  ——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后来者,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非正式磋商,捍卫自身合法合理的海洋权益,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极地和深海等领域,在全球性和区域性规则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

  ——在维护海上安全、捍卫海洋秩序等方面,中国将继续加强自身的海上安全力量建设,在人道主义救援、打击海上犯罪、危机管理处置等领域,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闫亮(新华社拉美总分社总编室副总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