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探访红四军军长王良故里——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
发稿时间:2020-01-23 11:09:03 来源: 新华网
图为2019年7月陈列布展后正式对外开放的王良故居。资料图片。新华网 发(石汉谋 摄)
新华网重庆1月22日电(韩梦霖 刘柳吟)信仰的力量不仅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在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这种力量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
中华村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著名将领王良的故乡,尽管已临近春节假期,但王良故居和纪念广场依然有游客自发开车前来“打卡”,瞻仰这位红军将领的事迹。
王良1905年出生于綦江永城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1932年3月,王良任红四军军长。同年6月13日,其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敌匪袭击,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7岁。
2019年7月10日,王良故居完成陈列布展正式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已经接待了近2万人来此参观。王良故居不仅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綦江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綦江市委党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成为社会各界学习红色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载体。
王良对于中华村,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这里的村民,很多都是听着父母讲述王良的故事长大的。如今的中华村,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王良将军的故事、讲述他的事迹,红色文化引领着全村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村第一书记杨义介绍。
在中华村,现代特色农业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走进该村的龙头企业“嘉多喜蛋鸡养殖股份合作社”,这里饲养了10万只蛋鸡,每天可产鸡蛋7吨左右,销往綦江和重庆主城区的各大超市,一个月的产值可达200万元。
据养殖场总经理刘仕雄介绍,场内存栏蛋鸡长期养殖规模在17万只左右,最大可达20万只的养殖规模,“场内的蛋鸡都是选用玉米等纯天然粗粮喂养,属于不打抗生素的无抗鸡蛋,产品已经达到出口欧盟的标准。”
中华村嘉多喜蛋鸡养殖股份合作社,采用了自动集蛋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新华网发(刘柳吟 摄)
就是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蛋鸡养殖场,清粪、上料、自动温控、中央集蛋都实现了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因此整个养殖场的工人只有十几人。不仅如此,养鸡场产生的有机肥还销售给周边种植大户,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柑橘种植则是中华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的主导产业。目前全村的种植规模已达2000多亩,培育出了“凤冠橘”等现代特色农业品牌。
当地的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王茂雨,就是从小听着老一辈讲王良将军故事长大的中华村村民,耳濡目染中,他也决心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2004年开始,王茂雨就在中华村荒山的流转土地上搞起了柑橘种植。
王茂雨引进种植的柑橘口感好、产量高,通过口口相传,来他这里收购柑橘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农场种植规模已经超过100亩,年产值达百万元以上,每年的纯收入可达七、八十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30余户村民也开始发展柑橘规模种植,都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
除了种植,王茂雨还发展起了农旅融合的休闲生态农业。2014年,他依托果园开办了綦江区永城镇华懿家庭农场,并投入资金美化果园风景。“一到周末,就会有很多人开车来农场的柑橘园采摘。通过这些采摘的游客,柑橘的知名度也打响了。每天在微信上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王茂雨说。
如今,王茂雨创办的农场不仅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还成为重庆市綦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
王茂雨的家庭农场内,工人正在对丰收的柑橘打包准备发送。新华网 发(刘柳吟 摄)
富起来的中华村人也在让红色精神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弘扬。
今年72岁的村民钟登才,有53年的党龄。钟登才一家以前在外打工,2010年,他返乡带头开办农家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他的收入也逐年翻番,去年年收入超过40万元。富裕起来的钟登才没有忘本,去年初,他将自家一间25平米的房屋无偿用于村党员活动中心建设,便于开展党员活动。
目前,永城镇已启动“王良同志纪念馆”工程建设,以王良为主题的电影正在进行编剧创作,王良精神的红色基因正在代代相传……
近年来,中华村先后荣获“重庆市十强特色微企村”“最美乡村旅游度假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等称号。烈士故居,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正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