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蘑菇云”党支部新排情景党课

发稿时间:2020-06-27 16:11:15 来源: 解放日报

  这几天,家住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的“两弹一星”党支部书记陈福良早出晚归。年届八旬的他,正和同伴们彩排一出情景党课。

  “情景党课为‘四史’学习教育准备,希望不久就能展现在广大党员群众面前。”陈福良说,这堂名为《追寻两弹足迹,挺起中国脊梁》的党课,由他和许震贵、陈栋标三位老同志和两名社工共同出演,真实讲述了他们这些为“两弹一星”工作的老同志当年隐姓埋名艰苦奋斗,如今在沪发挥正能量的故事。“我们希望用情景再现的形式,告诉年轻一代,今天的成就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以此激励广大党员群众传承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陈福良所在的“两弹一星”党支部,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支部成立于2005年,现有28位党员,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72岁,平均80岁,全部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原221厂(“两弹一星”青海基地)回沪的退休干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蘑菇云”党支部。

  “年轻时候,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告别父母妻儿和故乡,汇聚到高海拔的戈壁滩和深山峡谷,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一干就是几十年,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陈福良说,退休后回到上海,大家都想把年轻时身边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讲出来,让“两弹一星”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为此,他们筹建了全国第一个由社区主办的“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生动展现核研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老同志们自发捐赠珍藏多年的历史照片、相关证书、纪念奖章和物品,有的还不远千里去青海基地征集史料。

  支部老党员还自告奋勇担任教育基地讲解员。老同志程建中经常讲起当年第一枚氢弹组装的经历。有的同志置剂量危害于不顾,硬是把装有核心部件的容器紧紧抱在怀里,在山路上颠簸了几个小时送到总装工程房。有听众问:“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怀抱着高辐射组件,不害怕吗?辐射对你们身体造成伤害,不后悔吗?”老程毫不犹豫地说: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能挺直脊梁,我们为核事业而献身,无怨无悔。

  “刚回上海时,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在高原上,大半年吃的是白菜土豆,你家吃土豆片,我家吃土豆丝,他家吃土豆块……”“两弹一星”发射成功的亲历者、讲解员周玉英说。“两弹一星”支部成立后,这群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同志,依然闲不下来。上钢新村一些居民因企业转制、就业安置,遇到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党支部主动请缨,组织支部成员为社区群众、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开展宣讲,帮助大家重塑信心。十多年来,支部深入到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等单位宣讲,听众达15万余人次。

  看到街道党工委正加强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党支部主动与青年社工代表签约结对带教,用亲身经历和感悟让青年体会到什么是“无比执着的信念”、什么叫“祖国的需要就是第一志愿”。目前,在上钢新村街道党建中心“阳光讲师团”、文化中心文体团队、平安志愿团队等20多支队伍中,几乎都能见到“蘑菇云”党支部老同志们的身影。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老同志们不顾年事已高,积极争当垃圾分类志愿者。

  “每当得知灾区群众有困难,大家会毫不犹豫施以援手。”陈福良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老同志们也都捐了款,还组建了“投递小分队”,帮助社区发放口罩购买凭证等。

  让陈福良感到高兴的是,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中断一段时间的“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开放了,尤其是“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来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到6月中旬,每天都有两三批人进来参观。我们恢复了周二的老同志值班制度,讲解员也都到位了。”陈福良说,每次听到参观者说“真不容易”“太感人了”,大家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其实,检视初心的,不仅是参观学习者,也包括我们讲述者自己。”(记者 张骏)

  原标题:浦东上钢新村街道参与“两弹一星”发射28位老功臣信念如钢奋斗不止

  “蘑菇云”党支部新排情景党课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