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增设机构、创新方式 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现跨越发展

发稿时间:2020-08-17 14:53:00 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

  革命文物,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凝结着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前段时间,以抗日根据地为主体的第二批22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也已公布。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我们今时今日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

  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题字,现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人民网 孟丽媛 摄

   完善革命文物管理体系和顶层设计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密集出台,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见诸行动,各地方积极跟进、积极作为,共同推动革命文物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态势。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专门针对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为奋力推进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是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019年3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第一批片区分县名单,确定了15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进一步加强革命史实的研究和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以及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

  今年,国家文物局成立了革命文物司,多个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增设革命文物处,实现革命文物行政机构从无到有的跨越,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崭新的阶段,革命文物传承革命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将更好地发挥。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和《战争和战略问题》结论的手稿,现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人民网 韦衍行 摄

   推动革命文物融入社会经济发展

  7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突出文旅融合,提质特色产业,赋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江西省文物部门整体规划、连片保护,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工程,助力54个县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具有江西特色的文物保护模式,已成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样板。

  红色旅游承载着塑造社会价值观、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特殊功能。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对发展红色旅游作出过专门部署。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走进革命旧址和相关博物馆、纪念馆,体验和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以苟坝会议为核心的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从初创到成型,村民被纳入相关产业链中,从事旅游接待、景区维护、文物保养等工作,红色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实现了互相促进。

  随着党和政府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随着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把革命文物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动能、地方发展的名片,保护革命文物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创新革命文物展示方式

  新时代下,革命文物要与时代精神共同脉动。若还停留在单纯展出实物、参观革命遗址层面,革命文物的故事将难以讲到观众心里去。近年来,多地采用VR、全息投影等新技术,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红色历史更加鲜活。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团队运用数字手段增加实景演出的体验感,播放时“火苗”附着在渣滓洞的梁柱、屋檐上,随着火苗燃烧,大火蔓延、监狱坍塌……观众的感受更强烈,也就更能产生感动和共鸣。

  贵州赤水成立的四渡赤水VR战争体验中心,在虚拟现实中再现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让游客突破时空限制,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

  此外,多地还通过开发红色文创,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上海在今年举办了第一届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兼具创意性和观赏性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其中一件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初心锁”,以石库门建筑门框为外形,在方寸间浓缩了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历史,开锁密码为每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设计者之一的王庆祥表示,初心锁凝聚着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希望当大家看到这些锁时,能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

  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我们还需潜心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才能把红色基因传承给更多的人和更远的未来,让革命文物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