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97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王凤池:一朝随军旅,终生为报国!

发稿时间:2020-10-26 15:12:00 来源: 人民网-贵州频道

  “现在活着,就算是闯出来了!”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不时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老人名叫王凤池,今年97岁。“我永远忘不了那段峥嵘岁月。”尽管王凤池听力和记忆力不如从前、步履有些许蹒跚,但他依旧精神矍铄、笑容满面,谈吐间神采飞扬。当问起他在朝鲜穿着军装拍摄的老照片时,他总是目光炯炯,挺直身板激动又自豪地说:“我是一军的人。”

  年轻时候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王凤池老战士。

  同无数英雄儿女一样,王凤池老战士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抗美援朝作战胜利后的1955年,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毕业的王凤池就奔赴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王凤池老战士在朝鲜时的戎装照。

  “当时的北朝鲜,除了山还是山,条件相当艰苦。”回忆当初入朝鲜时的情景,王凤池连连感叹。由于没有落脚处,王凤池和战友们居住在当地民房外面,“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且长期粮食短缺,只有吃土豆蘸清水,战士们常因营养不良而瘦骨如柴。尽管语言不通、文化习俗不同,但朝鲜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

  后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王凤池的妻子刘献英先后两次到朝鲜。“这是我们结婚后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他们帮朝鲜搞建设早晨出去晚上才回来,很辛苦。”刘献英说,第一次去住的是当地居民的大棚房子,第二次去就住上了营房。

  “那段时光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刘献英说,两次入朝都孕育了新的生命,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是在朝鲜怀上的,所以王凤池在给两个女儿取名时,都给带了个“朝”字,饱含希望,别有寓意。

  年轻时候的王凤池老战士和他的老伴儿。

  王凤池老战士不仅把自己的青春和忠诚奉献在朝鲜大地,早在1939年,刚满16岁的王凤池带着强烈的保家卫国情怀加入贺龙领导的120师358旅,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参加过大小战役战斗20余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上的3处伤疤则见证了那段历史和他的战斗经历。

  “他的右眼是在抗战中被日军的毒气弹伤到,导致失明;腰上和头顶上有两道长长的伤疤。”刘献英指着王凤池身上的伤疤介绍。

  “你是不知道,战场上全是血啊,全是血!”回想起战斗场面,这位从硝烟和炮火里走来的老战士十分激动。他说,经常是战友说他在流血,他才知道自己受伤了。

  妻子刘献英为坐在床上的王凤池老战士别上荣誉勋章。

  1947年,在山西蟠龙战斗中,担任排长的王凤池冲锋在前,不幸腰部右侧中弹,伤势严重。但当时药物缺乏,无法及时治疗,危在旦夕。“后来他被送到后方医院,医生从伤口处夹出来好多蛆。”老战士至今对那个的场景记忆犹新。

  “我从来不怕打仗,都是冲在最前面,如果怕,那就不是当兵的,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王凤池坚定地说,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生命会不会在那一刻终止,一心只想把敌人赶出中国。这些惊险的经历,在王凤池老战士的讲述中,却显得那样平凡和平常,在场人却深深感受到在那段峥嵘的岁月里所展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情怀。

  站在镜子前的王凤池老战士,昂首挺胸,尽显军人风范。

  一朝随军旅,终生为报国。“抗美援朝建设任务完成后,我跟随部队又来到贵州参与‘三线建设’。”王凤池说,忠于党和国家,远离家乡河北,扎根西南,建设祖国,这一干就是近30年,贵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期间,他担任过遵义铁合金厂711矿主任、安全科科长、副巡视员,于1985年5月光荣离休。

  “小时候我们几姊妹都怕他,当我们长大后才理解,他的这种严厉是他的军旅生涯锻造出来的革命意志,所以我父亲在我心目中是非常伟大的,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王凤池的儿子王冀黔说,父亲身上不畏艰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和其他兄弟姊妹,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为他们指明方向,也影响着他的后代子孙。

  王凤池老战士在老伴儿的搀扶下,一起在家楼下散步。

  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从16岁参军抗战到如今97岁高龄,王凤池老战士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是人民的英雄。站在笔者面前的这位老人,尽管现在身体条件不如从前,但依旧透着一股军人英气。(文/张莘伟 李小芳 许诚 图由王凤池提供)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