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矢志攻坚,使高原冻土成为科研“热土”

发稿时间:2020-11-17 15:27:45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

  矢志攻坚,使高原冻土成为科研“热土”

  讲述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汪双杰

  1983年7月,我从西安公路学院(长安大学前身)毕业,第二年便受当时交通部委托,奔赴喀喇昆仑山,为一条通往全军最高边防哨所的边防公路进行勘察设计。那条公路海拔4700米左右,当时的工作环境之艰苦,历历在目:窝在大卡车后厢里忍受山路颠簸;扛着测量仪器,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息;胸口憋闷呼吸困难;风大时吹得人站不稳;雨雪冰雹随时来袭,却无处躲避;加班到深夜,头疼欲裂难以入睡,次日清晨又得早起前往工地……

  第一次与青藏高原结缘,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虽然艰苦,却深感工作有价值。从那以后,只要单位承接了西藏公路勘察设计项目,我总是争取前往,不仅跑遍了进出藏的条条国道,而且对西藏公路沿线常见不良地质及灾害有了全面了解。

  20世纪70年代,中央作出了青藏公路铺设油路(沥青路)的重大决定。此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薪火相传、攻坚克难,累计观测数据300多万组。正是由于这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深入研究和技术沉淀,使高原冻土成为科研“热土”,让青藏高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第三极”。

  2001年,在我国知名冻土专家武憼民先生举荐下,我成为当时交通部投入经费最多、研究人员最多、科技影响最大的“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长年累月地战斗在青藏公路沿线。在2001年至2008年这关键的八年间,我们刻苦攻关,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2008年,我主持的“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带领的团队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科研成果在青海、西藏公路建设中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也使我国在国际冻土工程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尽快培养更多有志于冻土研究的年轻人,近十年来,我们先后创立交通运输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科技部“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行业野外观测基地。作为实验室主任、年轻人的导师,不论管理工作多繁重,我始终坚持言传身教,做好传帮带工作。

  如今,以“80后”为主体的第三代冻土科研人员已担负起延续高原冻土科研火种的重任。在青藏公路的历次整治、改建中探索形成的冻土工程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奠定了我国冻土工程的研究基础,我国冻土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得以创建。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作为第二代冻土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我始终认为匠心之难既在于“匠”,更在于“心”。面向未来,只有把“两路”精神传承下去,才能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大国工匠的时代责任。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6日 07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