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发展新篇

发稿时间:2021-05-31 16:01:00 来源: 人民日报

  遵义市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

  讲好革命故事 传播红色文化

  本报记者 黄 娴

  “小红去找部队的那条路上,传来了砰砰砰的枪声,刘大爷赶紧上前看,小红已倒在血泊中……”今年3月1日,在遵义市第七中学的开学典礼上,遵义市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动情地讲述着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故事。

  听着孔霞的讲解,学生们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红军历经的千难万险。

  现年51岁的孔霞,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孙女。孔宪权在长征途中曾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1935年2月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受伤。1952年,孔宪权参加遵义会议纪念馆建馆筹备工作,之后成为首任馆长。“爷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老红军的优秀品质。”

  “通过整理爷爷的故事了解长征,再讲给孩子们听,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孔霞介绍,她从2013年开始系统学习、整理长征故事,走上红色宣讲之路。2015年,孔霞回到母校遵义四中开设选修课,义务讲解红色文化。她还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纪念碑等地,将长征的故事讲给外地前来研学的学生听,如今已累计向2000多名学生作宣讲。“我会坚持讲好红军故事,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孔霞动情地说。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防冰技术专家马晓红——

  有效防冰抗冰 保障用电安全

  本报记者 苏 滨

  “经历过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就会明白,线路融冰快一分钟,断线停电风险就少一分,群众安全就多一分。”

  2008年初,贵州超过半数县城遭受停电影响。作为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防冰技术专家,马晓红临危受命,参与到抗冰保电保民生的战役中。

  “身为党员,理应冲锋在前。”那段时间,马晓红一头扎进实验室,把不同导线半径下的上千种可能排列组合、逐一演算。

  当时,500千伏大线径线路的融冰在国际上没有成功的先例,无经验可借鉴。马晓红和团队一起,不停地在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上较真。历经艰苦攻坚,两套融冰装置样机试验成功,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直流融冰装置可以解决500千伏大线径线路融冰的难题。直流融冰装置研发成功后,马晓红和团队并未懈怠,又进一步着眼研发车载融冰装置和融冰变压器。

  通过推广,目前贵州电网投运的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已达29套,电网防冰体系大大加强,抵御冰冻灾害的能力获得提升,保证了遭遇冰灾时实现“重要线路不倒塔、重要用户不停电、城镇不停电”的总体要求,确保贵州高海拔地区用电安全。

  “直流融冰科技项目被评定为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马晓红介绍,团队还着力提升覆冰监测能力,哪怕在人烟稀少的大山深处,也能精准掌握数据,完善防冰抗冰能力。

  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营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厚学——

  千方百计战贫 一心为民办事

  本报记者 汪志球

  岳父去世半年,岳母瘫痪在床,儿子上小学一年级,面对家庭困难,张厚学异常纠结。“你想去,就去吧。”妻子说。2019年5月,张厚学主动请缨,从安顺市政府办人事科科长转变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营镇大营村驻村第一书记。

  彼时,紫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大营村又是深度贫困村。攻克贫中之贫,得下非常之功。为摸透村情,张厚学每晚7点到9点,挨家挨户走访,既宣讲党的政策,又了解发展意愿,既熟悉实际情况,又摸清实际家底,既解决眼前困难,又琢磨长远生计。全村走一遍,张厚学心中有了底。

  火车要跑快,须有车头带。张厚学从抓基层党组织入手,鼓励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进入村两委,接着把全村37名党员划分成4个党小组,利用“三会一课”进行教育,提高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张厚学带领大家流转土地1150亩,种植菌草420亩,养殖冷水鱼1.2万尾、小黄牛234头、蛋鸡7.8万羽,建成汽车修理厂1个,每个项目都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紧密联结。

  2020年,大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底的6500元增至1.04万元,村党支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任务更重,我会继续努力。”张厚学坚定地说。

  版式设计:张丹峰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