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薪火相传 展现新时代石油人风采

发稿时间:2024-03-20 13:57: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薪火相传 展现新时代石油人风采

  ——大庆油田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高质量建设百年油田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继红

  每天早上八九点钟,都会有一位个子不高、脊背微驼、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办公楼,一路行来,遇到他的人都会对他投以崇敬的目光。

  这位老人就是“人民楷模”王启民。从1960年来到大庆油田,他大半生奋战在科研一线,主持了多项科研攻关项目,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油田持续高产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因新中国10年国庆而得名的大庆油田已走过65个春秋。87岁高龄的王启民仍然坚持每天上班,关心油田发展、关注新技术研发。他说:“有了崇高的精神,事业就有了灵魂。我的一生全心做一件事,就是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开发好大庆油田。”

  从1964年首次提出大庆精神,到2021年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再到今天,大庆石油人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如今,锚定“当好标杆旗帜 建设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新一代大庆石油人正激扬精神伟力、汲取信仰力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大庆力量。

  上好入职“第一课” 牢记使命担当

  行驶在千里油区,随处可见红黄灰绿、颜色鲜明的抽油机正在上下往复,从千米地下将原油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祖国经济“大动脉”。

  “你看这井场方方正正、利利索索,标准非常高,但有的还不是‘满分井’,我师傅秦梅说过,我们队的井场标准是一个油点、一根杂草都不能有。”采油一厂员工高宇说。

  作为去年新入职的员工,高宇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优良传统的认知在近一年时间里逐步加深。“到传统教育室学习是我们每一名新员工入职的‘第一课’,跟着队里的老师傅们学习是我们的‘日常课’,老队长辛玉和能拿着‘放大镜照钢丝’,我师傅秦梅数十年如一日,所管的井都保持样板井水平,计量间始终是免检计量间,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努力的方向越来越清晰——扎根岗位、苦练本领,像我师傅一样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大庆油田将优良传统教育、严实作风培养作为新员工入厂第一课。

  “铁人一口井”是铁人王进喜到大庆油田打下的第一口井,如今归属采油二厂管理。“在油田,我经历了3次转岗,从电焊工到采油工,再到集输工,每次从零起步时,我都习惯到‘铁人一口井’园区里走一走,跨越时空与铁人‘对话’,铁人不仅苦干、实干,更会巧干,有很多创新成果。我也要做岗位上的有心人,用创新思维去解决生产难题。”采油二厂第三作业区注采7-6班集输班班长刘华说。

  中转站机泵轴承磨损快,每年更换轴承得花不少钱。刘华发现,传统的螺丝刀“听诊法”受噪声影响,效果不理想。她在体检时看到医生的听诊器,就在听诊器上安装金属探头,可以快速判断轴承损坏程度,及时进行保养。一年下来,节省各类轴承、阀门等上百个,创效9万余元。几年来,她把站里每台设备的“脾气秉性”摸了个透,对每条管线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总结创建了“四优”管理法,研发技术革新21项,与站内设备的“疑难杂症”死磕到底,解决生产难题100多个。

  从上好“第一课”到习惯“日常课”,大庆精神在大庆石油人的血脉中生根发芽,推动着不同年代、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石油人续写荣光,以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的优异答卷,发挥能源安全保障“顶梁柱”作用。

  “移动的队史馆” 把精神一直传下去

  清晨的荒原,寂静中传来一阵嘹亮的口号:“时刻准备着:战必用我,用我必胜!”这是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107队每天提振士气的必有“程序”。

  近年来,油田“病井”情况越来越复杂,“瓶颈”难题也越来越多。最近,修井107队正在攻关的大表套取套现场试验就出现这样一个难题:在套铣过程中,因为浅层泥土松散,出现了泥包钻头现象,导致进尺缓慢。有人劝他们放弃,部分队员也面露难色。

  得知这一情况,修井107队党支部书记周佰龙迅速把大家召集到井场的队史室里,带着全队成员看视频、读“生死状”,回顾了多年前老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抢险升深2井的故事。

  “我们队为什么能抢险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始终保持着硬作风。这个难题不是不能解决,我们可以多方尝试,比如加大排量,或者再精调一下泥浆比例。我们只有继续锤炼硬作风,坚定攻坚信念,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始终做油田最信赖的‘特种队伍’。”周佰龙说。

  60年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于石油大会战时期,讲述的是老一辈石油人奋斗的故事;60年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照亮的是新一代石油人前行的方向。

  还没出正月,“石油魂——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团已经开展了两次宣讲。近年来,宣讲团上高原、下井队、闯大漠,进政府、进校园、进外企,并抵达中亚、中东、南美等地进行宣讲。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宣讲1000多场,行程近百万公里,受众超400万人次。

  短视频、情景剧、沙画、诗朗诵……在“铁人大讲堂”上,“人民楷模”王启民、技术革新标兵段福海、“国际焊王”王召军等主讲嘉宾以接地气的朴素语言和多种多样的讲述形式,诠释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展示大庆石油人的时代新风采。14年来,已累计举办23期、47场讲座,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近116万。

  近年来,大庆油田不断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教育载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46个教育基地纳入大庆全域工业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旅游景点,设计了会战传统文化之旅、寻根之旅等3大主题、27条精品线路,开发了“游学式”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坚持打造“移动的队史馆”“行走的石油展厅”“云端的精神课堂”,向新一代石油人传递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信念和动力。

  榜样引领 “红遍松辽大平原”

  新年伊始,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带着260车“家当”,搬离旧址,装配“新家”。这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在现任队长张晶的带领下,曾实现了年进尺10万米“四连冠”,在古龙页岩油水平井施工中,先后实现了钻井周期从113天缩短到9.98天的纪录,引领了钻井队伍整体大提速。新井水平段长度突破3000米,面对“新家”带来的新挑战,张晶信心满满:“作为‘铁人队’,就要为大庆油田原油稳产多打进尺、多出油、多创效。”

  在刘丽工作室,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和成员们正在一同探讨着下一步重点工作。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培训技能骨干1.5万余人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多件,创效1.2亿元。“既然选择当工人,就踏踏实实当个好工人,要像铁人那样有责任、讲担当,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本事。”刘丽一直记着刚工作时父亲的教导,“我们深化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实施青春岗位建功行动,让各个系统、各个岗位都有发声的机会、成长的舞台。”

  装备制造集团射孔器材有限公司研究所试验靶场上,副所长贺建磊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联炮和打靶试验。这么多年来,他实现项目研发技术成果21项,射孔器穿深累计打破世界纪录4次,获国家专利10项,推广成果60多件。他们以射孔器材科研技术攻关、油气井射孔技术服务领域的业务发展为核心,攻坚啃硬、冲锋在前,不断创新与超越。

  “一面红旗红一点,五面红旗红一片,百面红旗迎风展,红遍松辽大平原。”60多年来,无数模范人物留下无数动人故事,一代代石油人的接续奋斗源源不断地为大庆精神注入了新的榜样力量和时代价值。

  2023年9月21日,大庆油田召开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暨新时代先进典型命名表彰大会,包括张晶、刘丽、贺建磊在内的8位先进典型获得大庆油田“新时代铁人式标兵”称号。

  “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油田事业充满热爱,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大庆石油人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深刻理解与躬身实践,是全油田干部员工学习追赶的榜样。”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公司执行董事朱国文说,“大庆油田把红色基因融入高质量发展血脉,持续抓典型、树样板,树立精神灯塔,照亮时代征程。”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9日 05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