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用一行行代码助力空降兵部队战斗力提升

发稿时间:2024-05-23 13:2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深夜,空军空降兵某旅的一间办公室里,工程师张舒畅正在进行网络编程。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眉头微微皱起,手指快速敲出一行行代码……战友们说,张舒畅正是靠着这股拼劲儿,多次被评为强军网建设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三等功。

  读军校期间,张舒畅的专业课里有一门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通过写代码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非常有成就感,于是开始自学编程、软件使用等电脑方面知识。

  下连后,张舒畅刚当排长没多久,正好赶上单位政工网建设,因为有这方面的特长,他便主动请缨参与到此项任务中。刚开始接触网页制作时遇到了不少挑战,从网站内容的策划、组稿、更新到网页元素的设计,再到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的维护,涉及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他只能自己慢慢学习、不断摸索。

  后来,随着单位政工网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张舒畅开始琢磨着利用网站服务身边战友。为此,他经常找官兵们聊天、收集大家的需求,然后自己埋头苦学,将这些设想、需求变成现实。

  新闻资讯、软件学习、交流经验、影视音乐等模块的开发,得到了战友们的交口称赞,张舒畅也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动力。打那以后,他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身边人、身边事,总想着利用编程这个一技之长,为更多战友提供帮助。

  有一天,张舒畅去卫生连看病,发现官兵普遍候诊时间较长。上前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当时单位配备的卫生诊疗系统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但引进地方医院使用的成熟医疗系统,价格昂贵,且功能也不符合部队的现实需求。

  “干脆自己开发一套医疗信息系统,既能为单位节约成本,又能方便大家看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张舒畅的脑海中闪现。

  但这套医疗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仅是写代码,还包含很多相关领域的专业内容。不懂专业的张舒畅在卫生连调研了好多天,跟军医、卫生员、患者进行深入交流,梳理了挂号、处方、取药、检查、输液、住院等很多环节的流程,设计了十几个系统模块,然后才着手开发。

  张舒畅连续奋战40多天,偶尔出门也是去卫生连进行数据验证、完善需求。夜以继日超负荷奋战,让他整整瘦了一圈。但是,当他看到自己开发的系统上线,官兵可以用保障卡扫码挂号、医护人员方便快捷查询就诊记录,单位的诊疗保障更加规范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卫生诊疗系统的成功开发,提振了张舒畅的信心,也为他真正开启了一条发挥所长、科研创新的新路子。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为此,张舒畅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演兵场。

  “今天光找空投物资就花了半个多小时,耽误了后续进攻战斗,导致整体作战时间延误了……”在一次演习任务中,部队被拉到陌生地域,空投下20多个空投件,其中有很多重要的作战装备和补给物资。当时,由于地形地貌复杂,需要官兵进行拉网式搜索,耗费了不少时间。张舒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了解情况后,他的“编程神经”再一次兴奋起来。

  为了让物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张舒畅开始着手定位寻件系统研发工作。当时正值夏天,为了测试定位寻件系统性能、提高搜索精度,他冒着高温酷暑携带实验设备跑遍了营区的各个角落。

  在定位寻件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有两项涉及的技术张舒畅从未接触过,他白天查资料、看教程,晚上焊电路、写代码。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反复检查错误、修正算法,几万行代码要一条一条地排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试验,张舒畅研发的定位寻件系统终于研制成功,极大地节约了搜寻分队的兵力,并且不用开箱即可获知空投件内物品信息。“它提升了搜寻效率和搜寻针对性,有利于空降作战分队快速集结,迅速投入战斗,提升了空降作战能力。”张舒畅说,“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在空降作战中第一时间反馈空投装备物资的位置信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水上救援、抢险救灾、联合搜救、行军领航等多种领域,达到精确定位和快速搜寻的目的。”

  后来,他凭借这套系统在第一届全军应用软件创客大赛中荣获优胜奖。回忆起那些为研发系统熬过的夜、流过的汗、吃过的苦,张舒畅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他说:“军队科研人员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为提升战斗力做点事,这样心里才感觉踏实,吃苦受累都不算什么。”

  转眼间,张舒畅在绿色军营已经整整奋斗了20年。入伍以来,他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专业技能不断精进,积极参与单位政工网建设,保障单位网站安全无事故,先后研发了卫生诊疗、寻件系统等多个应用软件,始终在为部队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层出不穷。”张舒畅非常关注科技前沿发展和技术应用,他已经为自己确立了新目标,那就是继续改进定位寻件系统,不断提升在高原寒地、沙漠戈壁等恶劣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定位精准性。同时,加强学习,苦练胜战本领,努力将科技的创新力转化为未来空降作战的战斗力,以实际行动为强军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子安 王一凡 刘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