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后的今天,多位“两弹一星”元勋后代走进了这枚卫星当年的研制基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
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纪念日及中国航天日。今天上午,北京市海淀区航天日主题活动暨中关村地区科技文化季系列活动在“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馆内启动。
在展馆内,朱明远、彭继超、钱思进、钱振宇、梁旋、张红雨等“两弹一星”元勋后代,获颁“展馆高级顾问”聘书。
同时,曾经工作在北京卫星制造厂(529厂)的代表首次获颁“航天工匠·致敬卡”,持该卡的航天人可享永久免预约入场“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专业讲解、免费展馆饮品三项专属权益。
活动现场,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学生合唱团演唱歌曲《如愿》,向在航天领域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们表达敬意。随后,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齐震,与中国航天交流中心文创事业部书记潘国辉共同为2025年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纪念封进行现场揭幕。
4月24日,“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馆内,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学生合唱团演唱歌曲《如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记者在科技园内看到,以航天为主题的文创市集开摊揽客,航天巧克力、航天肩章、航天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吸引附近居民参观购买。
4月24日,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内摆起文创市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介绍,“中关村地区科技文化季”系列活动将通过构建“航空航天科技节+艺术嘉年华+科创研学教育+街巷文化计划+主题展览”等多维联动传播体系,在公众与航天事业间架设精神桥梁,既点燃全民科学热情,更推动科技元素与人文情怀深度交融,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文化动能。
据了解,4月23日至4月26日海淀区航天日主题活动期间,观众可以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内,参观“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还可以沉浸式体验太空宇宙飞船基地、宇宙主题护照集章等活动。
此外,观众还可以在科技园内欣赏“揽星逐光·星河新篇”——纪念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艺术特展。其中,中关村街道策划组织了青少年“梦想启航·智绘未来”AIGC创意绘画展演,用创意绘画致敬航天精神。
未来,北京市海淀区还将持续以航天市集、文创联动等形式,激发航天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弘扬航天精神,擦亮区域文化品牌,提升园区商业活力,让“航天科技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4月24日,“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馆内,一名观众在看展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