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十二烈士血洒小孤山
发稿时间:2022-03-25 13:42:0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策应全国抗战,东北抗联各部频频出击,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在东北的统治,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日本侵略者调集大批兵力对东北抗联进行大规模“围剿”,东北抗联的斗争转入了极为艰苦的阶段。对此,中共北满和吉东省委经共同议定,决定抗联各军除留部分部队坚持下江地区斗争外,主力部队分别脱离险区,到外线作战,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1938年3月,日伪军兵分数路向吉林省宝清县(今属黑龙江省)境内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发起进攻。鉴于敌我力量悬殊,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指示第五军第三师向勃利、密山地区转移,与敌周旋,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当时,第八团第一连60多名指战员在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的率领下,驻守在兰棒山沟口担任警戒任务。在得到团部“向兰棒山北麓李炮营集中”的命令后,一连于18日拂晓撤出警戒,连长李海峰命令30多名战士先行撤离,由他和指导员班路遗率10余名战士组成一个小分队断后。18日上午,李海峰率小队向李炮营转移,沿途和数名赶来的同志会合。
由于天降大雪,李海峰等人行进缓慢,两个多小时,小分队只走了8里路。当到达石灰窑南沟时,小分队发现有两股日伪骑兵沿着他们留下的脚印从后追来。为了给大部队转移争取时间,李海峰当机立断,一面派两位没有武器的同志火速前往抗联主力部队汇报情况,一面率领小分队迅速登上当地的小孤山制高点,利用岩石、树木筑起工事,准备在这里阻击敌人。
随后,李海峰进行了战前动员,他要求战士们最大限度地拖住敌人、消灭敌人,为大部队争取时间,坚持到天黑后突围。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与阵地共存亡。11时左右,尾随而来的敌人行至小孤山下,听到山上传来枪声,便立即把小孤山包围起来。不久,敌人派出百余人向山上发起进攻。由于坡陡雪深,敌人跌跌撞撞了很长时间才爬到半山腰。李海峰一声令下,战士们用机枪、步枪向敌人同时射击。由于李海峰等均是猎户出身,按照事先分工,一个人瞄准一个,很快便击毙了十几个敌人,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敌人见状,立即改变战术,从三个方向同时向山上发起进攻。李海峰将战士们分为3组,分头迎敌。按照连长的部署,战士们分成几个小组,长枪打远处敌人,短枪打近处敌人,当敌人好不容易爬到距山头只有30步左右的时候,战士们立即掷出手榴弹。很快,敌人的第二次进攻被打退,山坡上又多了十几具尸体。日伪军见状,不敢再向山上强攻,趴在雪坑里僵持了一会儿,便仓皇撤了下去。
敌人指挥官命令手下调来迫击炮和掷弹筒向山上轰击,接着增加兵力,再次发起了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李海峰指挥战士们沉着应战。战至黄昏,小分队接连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击毙击伤敌人数十人。
战斗持续到夜幕降临,400余人的日伪军久攻不下,反而死伤惨重——已经有90余人被击毙,多人受伤,只得退到山坳里暂时喘息。小孤山上,指导员班路遗和9名战士不幸牺牲,李海峰等6人也都负了伤,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沉寂。恰在此时,乌云遮住了月光。身负重伤的李海峰立即召集尚能行动的4位战士,命令他们带上枪支和重要文件乘机突围,由他和另一位重伤不能行动的战士做掩护。4位战士要求留下来和连长同生共死,李海峰严厉地说:“必须服从命令,谁也不能留下!你们能出去一个人,就是给抗日多增加一份力量!”4位战士含泪告别李海峰两人,从山的西北面悄悄来到半山腰,然后用力扒开雪洞把自己埋了起来。敌军蜷伏了两个多小时,听不到小孤山上有任何声响,于是慢慢地向山上爬来。李海峰两人待敌人靠近,举枪射击,和敌人展开了最后的搏斗,直至壮烈牺牲。
不久,抗联五军三师派出的增援部队赶到,救出了4名突围的战士。此时的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早已无心恋战,用雪橇拉着死尸和伤兵狼狈而逃。天亮后,抗联战士登上小孤山战场,掩埋了12名烈士的遗体。19日上午,三师大部队在日伪军返回宝清的必经之路对这股敌人进行了伏击,大获全胜,为牺牲的12位烈士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