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这一枪,如第一道划破暗夜的闪电

发稿时间:2021-03-23 16:07:00 来源: 解放日报

  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一堆乱石丛中伸出,高擎一把步枪,枪口直指天空,背后是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以及手举各式武器、山呼海啸前进战斗的战士们——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极具张力的主题雕塑,引得参观者们纷纷拍照。

  “这座主题雕塑寓意着当时中国共产党冲破白色恐怖,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枪口直指蓝天,表现出八一南昌起义石破天惊第一枪的雄伟气势。”纪念馆讲解员魏宸告诉记者。

  这一枪,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革命的希望,使一个国家在困顿中看到奋进的力量。

  重温革命故事

  回顾革命之路

  “八一大天亮,老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

  南昌市中山路上,一栋外观呈灰色、坐南朝北的四层回字形建筑内,讲解员唱着南昌民谣《八一起义歌》,将参观者带回9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这里便是中国军史第一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人们在此重温革命故事,回顾筚路蓝缕的革命之路。

  南昌被誉为“英雄城”,是军旗升起的地方。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南昌城头的那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火红的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八一”也成为后来人民解放军的标志,并以此纪念日作为建军节。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已逐步开始了早期军事探索。1922年12月,周恩来撰文指出:“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1926年5月,瞿秋白在《新青年》撰文提出:“中国国民革命里极端需要革命的正式军队。”这是党内早期专门论述武装斗争问题的文章,这些思考和探索为后来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1927年,国民党右派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据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1927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共产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5.8万人急剧减少到了1万多人。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没有被大屠杀吓倒,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武装斗争。

  为什么选择南昌打响这“第一枪”,而不选择武汉或其他地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资深研究馆员肖燕燕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早就意识到了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选择起义地点也经过了深思熟虑:“南昌是一个起义前便于调兵、起义后利于防守的地方。当时国民政府的主要武力集中在武汉,相对来讲,南昌更容易攻陷。另外,当时在南昌城内还有朱德指挥的受共产党影响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的武装等。”

  宣告革命决心 坚定革命信念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把把真实的枪械、一封封决定革命命运和中国走向的信件,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

  纪念馆内有一个叫“喜庆礼堂”的地方,原为江西大旅社举行婚宴寿庆的场所。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奉中央委派来到南昌领导起义,当时贺龙就以他第二十军的名义将南昌最豪华的江西大旅社租了下来。起义前,周恩来在那里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商议了起义时间、部署,并决定了起义军总指挥、前敌总指挥的任命等。

  南昌市子固路后墙路路口,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进门可见“宏毅道成”四个大字。这里原为中华圣公会主办的宏道中学,建于1925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维修。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南昌,参加南昌起义,军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贺龙、刘伯承等曾在该处居住。

  1927年7月31日,贺龙在那里召开军官会议,发布起义命令、下达作战任务。8月1日凌晨,贺龙、刘伯承等在小楼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攻打敌军总指挥部,取得胜利。如今,该旧址三楼临街高台上仍留有当年鏖战的深深弹痕,记录着激烈的战况。

  如今的“喜庆礼堂”内,时钟定格在了两点钟——这是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这一伟大时刻。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在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部发动八一南昌起义。2万多名颈扎红领带的起义部队以“山河统一”为口令,仅用4个多小时就肃清了南昌城内守军。

  这“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也宣告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进一步坚定了革命信念。

  肖燕燕告诉记者,起义后不久,贺龙在瑞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还保存着贺龙1938年11月重新填写的党员登记表。“在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汪精卫都想拉拢贺龙,当时蒋介石对他许以500万大洋外加一个汉阳兵工厂,他都不为所动。在他心中,为中国谋福祉的伟大抱负,让他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因为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如今的巨大成就。”(记者 茅冠隽)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