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演兵金银滩

发稿时间:2024-05-23 13:1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初夏时节,祁连山脚下的金银滩大草原依旧寒意浓浓,最低气温直逼零下。这天清晨,一阵急促的哨音骤然响起。“侦察组利用无人机侦察、狙击手迅速占领制高点……”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特战小队迅速集结登车,朝着目标地域有序开进。

  恶劣的天气、复杂的环境、紧凑的课目、严苛的标准……近日,武警青海总队组织特战分队奔赴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大草原,开展极限训练。训练中,他们围绕任务设计课题,聚焦任务研透战法,突出实案对抗演练,全面检验特战分队作战能力。

  “我们的目的就是探索高原复杂地形、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规律,加强小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负责此次训练的该总队情报处处长李正彪介绍。

  “侦察组发现目标”“狙击组准备就位”……在队员们的密切配合下,武警玉树支队特战中队狙击手曹雪峰对于此次任务信心满满,看到远处树立好的靶牌在风中左右摇晃,他沉着冷静,在距离目标400米的位置上果断击发,直中目标靶“眉心”。

  训练初期,该总队打乱所有小队建制,重新按要素编组划班,并对特战队员们进行了一次协同作战考核,队员们在辽阔的草原实施追逃任务,由于没有协同作战的经历,加之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不少队员对于此次作战底气不足。这一幕,让曹雪峰深刻认识到:“战场形势错综复杂,作战行动决不能搞‘单打独斗’,只有各要素相互协同配合,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我们通过随机编组的方式,进一步让队员明白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该总队情报处参谋仲万谱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作战需求,需要根据战场实际,对作战力量进行灵活编组、快速部署,从而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夜幕降临,白天还没充分磨合的各队队员又迅速投入夜间训练模式。他们临时增设了通过染毒地带、夜间遇袭、战场救护等多种突发情况,倒逼各级指挥员、战斗员不断提高协同能力和作战能力。

  由于夜间可视性差,加之发烟弹的烟雾影响,不少狙击手发现,预瞄越久,视线愈加模糊,有的在还没找准靶心的情况下便草草扣动了扳机,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在目标难寻且没有侦察员指引的不利条件下让狙击手做到“百步穿杨”,成了队员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事不过夜,他们当晚便展开了射击体验交流,对不同时间高原环境下的气压、风速进行精细的计算,总结出多个实在管用的具体招法。

  “只有不分晴雨、不分昼夜,瞄准实战提升训练效果,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要求。”该总队机动二支队特战一中队小队长赵凯说。

  “设置高难度课目,就是为了不断提高特战干部骨干的整体作战水平。”该总队参谋部领导介绍。训练中,重火器的操作与使用、爆炸物的拆除等课目都出现了不少难点、堵点,通过贯穿全程的教员集中授课学、学员捆绑结对学、互为对手对抗学等方式,队员们对高危高难课目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此次训练,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十几公里的行军,特别是后期,他们还安排了一次60公里的徒步行军,其间导调组不时设置“敌情”,特别是专门设置的蓝军分队,给队员们带来很大考验。

  “几名‘暴恐分子’企图袭扰部队,命令突击二组处置!”接到情况后,一支特战小队迅速找到一处洼地,卧倒、隐蔽、瞄准,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处置分队分成三路纵队包抄夹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暴恐分子”擒获。“怎么还少1个?”就在特战队员们认为战斗已经结束之际,队员黄冠宇猛然发现情况不对,他们立即又转入战斗状态……

  训练中,层出不穷的突发情况迫使特战队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导调组安排蓝军分队采取高强度、频繁袭扰的方式挑战特战队员体力精力极限,在暴露行动企图、遭遇“敌”火攻击的条件下锤炼指挥员处变不惊的强大心理素质,在战术课目中穿插技术课目全方位考验技战术融合极限,以能力极限的突破促进战斗力跃升。

  多次参加总队特战演训的该总队机动一支队作训参谋欧涛感到,本次训练和以往注重单兵体能技能训练不同,而是更加注重组训思维和作战理念的灌输。“战友们在训练中更加注重动脑思考、深入研究,不断在实战环境中磨炼队伍技能战法,锤炼队员敢战能战的意志,着力锻造一支适应高原特点的尖刀力量。”欧涛说。

  郭紫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