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陆军工程大学深化学科专业改革
争当国防科技创新排头兵

发稿时间:2024-05-23 13:2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朱桁冈 肖力铭 宁俊帅)春末夏初,陆军工程大学智能无人团队的教员们又一次奔赴高原海岛和一线部队,开展智能无人力量运用理论攻关研究,为解决边防高原高寒、海防孤岛等条件下部队战备训练的堵点、难点问题,为智能无人力量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与技术支持。

  这是陆军工程大学瞄准新兴学科领域培育助推新质战斗力生成的缩影。该校培育新兴交叉方向,着力打造新军科、大工程、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体系,新兴作战领域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随着新型作战力量拓展、新岗位增加和新装备列装,部队练兵备战对高新专业人才需求量加大,加快建设新兴领域学科的紧迫性更加凸显。”该校领导说,他们着眼部队需求,紧紧围绕智能化、无人化等新兴专业领域,突出开展兵种作战理论、军事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培育新兴学科领域助推新质战斗力生成。

  为此,该校坚持体系抓建,积极推行有组织科研,按照“作战需求-能力需求-装备需求-科学问题-技术创新”的逻辑链路,完善信息通信、工程保障、装备保障等传统领域研究体系,拓宽智能无人、网电攻防等新兴领域发展路径,创新学科组织机制,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探索新兴交叉学科方向,针对战争形态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对部队发展产生的影响,实施前瞻领域探索预研,发挥多学科专业融合、联合、综合优势,服务解决作战训练重大问题。

  该校瞄准新兴领域,突出支撑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遴选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在军事智能、网电攻防、指挥控制等领域,建设引领战争设计、支撑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新兴学科专业;立足现有学科优势特色,推动传统优势学科方向升级改造,强化理技融合、战技结合和新技术作战运用转化,突出作战概念、作战模式和战术战法创新,理工学科大力向作战应用领域拓展;在通信兵、工程兵、装备保障和新型作战力量、智能无人等相关领域的军事类学位授权点增设研究学科方向,推动军事理论研究创新发展和兵种作战学科建设,加快构建相关兵种(专业)和新型力量的作战、建设、发展等学科理论体系。

  该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学科方向动态调整,新增军事智能、作战指挥保障等军事类学科专业,作战数据与智能决策、无人作战指挥与控制等领域招生施训,形成智能无人、网电攻防等领域的预置培养专业论证报告,学科专业为战导向更加鲜明。

  与此同时,他们发挥好学科在招生选拔、导师配备、条件建设等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把军事理论创新、高新技术突破、未来战争设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促进优质资源向新兴作战领域学科方向汇聚。

  该校土木工程学科是升级改造传统优势学科助推新质战斗力生成的一个缩影。该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军队级教学科研平台11个,拥有钱七虎等多名院士领衔的国家和军队高层次人才40余名,在学科发展改革建设中,他们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安全防护需求,聚焦工程防护与作战保障科技前沿改革创新,研制的“某保温方舱”解决了高原部队宿营难题,在高海拔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出的战略通道桥隧并举、能源地下储备、防灾防空一体化等发展战略,被国家部委等采纳;面向韧性城市建设、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关键基础设施韧性防护规划理论与技术体系。

  “瞄准新兴学科领域,培育助推新质战斗力生成。”近年来,该校学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军军事建模竞赛等高层次比赛中获省部(军队)级以上奖项1000余项,80余篇聚焦实战的学位论文获评军队、省(市)优秀学位论文,数百项科研成果应用于部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