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这才是青春最美的样子

发稿时间:2025-05-15 13:2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近日,武警海南总队海口支队邀请三沙市青年宣讲团共同开展“奋斗者说”——“橄榄绿映三沙蓝 青春旋律共激昂”主题故事会。

  活动邀请了6位来自海南省三沙市和武警海口支队的优秀青年代表,他们既有奋斗在边海防一线的年轻记者,也有奋斗在科教文化领域的教师,还有主动投身戍边事业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基层民警”。他们从不同的岗位上汇聚在一起,来到武警海口支队机关,与广大官兵共同寄语青春,感悟奋斗伟力。

  奋斗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祖国最南端的三沙市,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资源蕴藏丰富,更是祖国怀抱中一片极为特殊、无比珍贵的蓝色国土。”三沙卫视记者兰真饱含深情地为大家描述着“三沙”的瑰丽与壮美。

  “大海的万千气象,从不因时光匆匆穿梭而显得斑驳;三沙的奋斗之旅,也不因大海风高浪急而稍有蹉跎。”作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青年记者,她曾经辗转3000多公里,横跨文昌和酒泉这一南一北两大发射场,见证南北联动成功搭建中国空间站的中国航天新历史,她也曾参加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荣获“最佳选手”称号。

  在兰真看来,在台上的每一刻,她代表的都不是个人,而是代表奋斗和战斗在祖国边防,将光荣与梦想镌刻在祖国山海之间的一代代戍边青年。

  在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南海上,是海事人在风浪里扛起担当,守护着过往船只和渔民的安全。参加故事会的王皓是三沙海事局第一批招录的公务员之一。在她的印象中,三沙海事人在工作中就坚持一个字——“拼”,他们人均年出海里程两万多海里,每年监管10万余艘通过南海海域的船舶。

  在2013年9月强台风“蝴蝶”来袭时,5艘渔船在西沙珊瑚岛附近海域遇险。三沙海事局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先后协调25家单位,共出动飞机161架次、船舶203艘次、人员52628人次,通过连续9个日夜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解救109人。

  王皓说:“我们拼海上搜救反应与救援的时间、拼守护海上航行安全的毅力、拼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决心。可以说,这个‘拼’字,承载的是我们海事人对建设交通强国的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们奋斗拼搏的故事点燃全场,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武警海口支队上等兵刘兵尧说:“他们的奋斗故事,让我对今后的军旅生涯有了更多思考。我们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更应该耐得住艰苦、守得住寂寞,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部队建设发展作贡献。”

  坚守

  三沙七连屿团支部书记王佳成是无数戍边青年中的一员,她是一名95后岛礁公务员。5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她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登岛的船。经历11小时的航行后换乘小艇再航行40分钟,便到了她“梦寐以求”的目的地——七连屿工委赵述岛。

  上岛后,她很快投入到工作中。王佳成和工委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帮助“没水、没电、没网络”的小岛通上了电,让渔民朋友喝上淡水、搬进“幸福苑”,打破了“这干部能来多久,怕就是走个样子罢了”的质疑。

  当被问到是什么支撑他们战胜“一个星期像天堂,第二个星期想撞墙”的惯例时,她告诉现场官兵:“当看到渔民们搬进新房时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蛮荒小岛到现代式花园岛礁,七连屿工委走了整整9年。如今,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七连屿工委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王佳成也用奋斗的青春生动诠释了“党旗在,坚守就在”的铮铮誓言。

  “岛礁警察每年平均驻岛300天以上,少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多是日常小事,但小事件件纷繁,事事关系群众。”分享会上,海南省三沙市公安局永兴海岸派出所所长贺胜为武警官兵讲述了他们守护祖国蓝色海疆的故事。

  相较于内陆,小岛人员集中、渔家群众间关系融洽,治安状况良好。多年的守岛生活,让驻岛民警与岛礁群众心贴心、情相连。永兴海岸派出所现有民警15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把宝贵的青春都留在了美丽的海岛上。

  他们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从1959年起,一代代海岸警察就扎根在南海岛礁,远离繁华都市、远离故乡家人,守卫着小岛的安宁。

  面对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街道,贺胜也曾经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离开繁华的城市,到艰苦的海岛上工作?”从前辈的白发、同事黝黑的皮肤及岛礁群众竖起的大拇指中,他找到了答案:“岛上这么多质朴的群众,他们也是我的亲人,也是我的家人啊!”贺胜用心、用情守护岛礁平安,被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评为2024“最美基层民警”。

  热爱

  “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的青春选择。”2024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洪美叔,出生在云贵高原的大山里。2017年她响应国家号召,远赴三沙市永兴学校工作。

  永兴岛“高温、高盐、高湿、多台风、紫外线强”的艰苦环境,让她本就动过一次心脏手术的身体负担加重,上岛两年,洪美叔的体重就下降了近10公斤。但看着班上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果断留了下来,用304封“家信”搭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以“爱的教育”呵护孩子们快乐成长。

  在信中,她情真意切地写道:“三沙人戍边卫国,世代守护着祖宗海,而我就是要在这里守护好你们的接班人,这就是我身为‘小岛种花人’的职责和使命!”

  驻岛的7年时间里,洪美叔的身份也从支教老师到签约教师,从普通教师到幼儿园园长,从普通岛民到一名军嫂,真正成了扎根小岛的“种花人”。

  洪美叔的爱人凌雄雄是武警海口支队某部一级上士,他是首批登岛执勤的官兵之一。从远离大海的内陆小镇来到四周环海的永兴岛,路上17个小时的航程给了凌雄雄一个下马威,独特的海岛气候更是让他明白了“真的有雨是砸下来的,真的有风能带着120斤的我上天”。

  登岛之初,执勤官兵经受住了“没有住房、没有训练场、没有补给”的“三无”考验,他们把单位当家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艰难转变,在小岛上创下了“武警速度”的佳话。在灾害困难面前,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多次参与“抗风抢险”,共解救被困群众9名,抢救物资价值上百万元。

  在一次升旗仪式上,凌雄雄遇见了带着孩子们参加仪式的洪美叔,当聊到“为啥驻岛”时,洪美叔的答案让他深受触动:“这里的孩子需要老师,就像这片海需要灯塔。”

  建立恋爱关系后,他们约定:“你守三尺讲台,我守万里海疆。”守岛对于他们,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场浪漫的双向奔赴。

  故事会现场,官兵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少人也正经历着两地分居,听到洪老师与凌班长的故事时,他们不由得热烈鼓掌。“这是发自内心的祝福。”武警海口支队某部警士何健州说,“听了他们的故事,我更加相信我和妻子也能够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某部干部卢炫谷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作为一线带兵人,在思想教育中也应如此,用心用情从战士的角度出发,以心交心,才能融入兵中。”

  该支队领导表示,当橄榄绿遇上三沙蓝,青年官兵们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蓬勃朝气与责任担当,也看到了青春最美的样子。他们战斗的岗位不同,但目标一致、使命同归。他们的青春,会在守卫山河、守护安宁的伟大事业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杨新根 应俊 毛文秀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15日 05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