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广袤无垠的新疆大地上,金秋时节仿佛大自然最得意的画作,绚烂而富有层次。一条条铁路如同沉睡的巨龙,在天山南北蜿蜒伸展,它们不仅承载着游子归家的迫切心情,也托起了边疆蓬勃发展的梦想翅膀。
清晨的乌鲁木齐站,沐浴在初升阳光的温柔怀抱中,弥漫着温暖而宁静的氛围。“复兴号”动车组静静地停靠在站台,流线型的车身在晨光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宛如未来科技的使者。候车大厅内,人流熙熙攘攘。
一位中年男子一边小跑,一边频频回头催促身后的家人,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位年轻姑娘紧紧握着手机和车票,嘴角不自觉地扬起,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仿佛正憧憬着接站人的模样。一位老人则驻足仰视巨大的电子屏,眯起眼睛,用手在眼前搭成“凉棚”,仔细搜寻车次信息,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安详的笑容。尽管各自的神情各异,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对团圆的深切期盼,眼神中闪烁着归家的光芒。
作为一个在新疆工作五年的年轻人,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乘坐火车回家。坐在车厢内,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
三十小时戈壁上的哐当声
2018年深秋,我怀揣对未来的憧憬,从甘肃天水踏上了赴新疆求学的旅程。记得那时,从天水到乌鲁木齐需乘坐整整三十余小时的绿皮车。列车“哐当哐当”地行进,宛如一头喘着粗气的疲惫老牛。硬座车厢里,行李架上塞得胀鼓鼓的编织袋摇摇欲坠。过道间蜷缩着打盹的旅客抱着膝盖,将脸深埋进臂弯。空气中弥漫着泡面、香烟和汗水的混合气味,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窗外,无垠的戈壁滩铺向天际,只有单调的黄沙与砾石间或掠过几丛骆驼刺。
“现在的火车可真快啊,我年轻时去乌鲁木齐,得坐三天三夜呢!”我循声望去,斜对面一位大爷正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洪亮地说着,一边使劲掰开手里金黄喷香的烤馍,热情地分给周围的旅客。他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菊花,我们也在大爷爽朗的谈笑声中沉沉睡去。
夜晚最难熬。硬座车厢里灯光昏黄,乘客们蜷缩在座位上勉强入睡:有人仰头张嘴,发出细碎的鼾声;有人伏在窄小的桌板上,眉头紧蹙,睡颜里都拧着不安。我把书包死死箍在胸前,后脑勺抵着冰凉的车窗玻璃,在车轮与铁轨永无止境的撞击声中浮浮沉沉。每当列车停靠小站,站台便骤然炸开叫卖声:“烤包子!烤包子!”“鸡蛋!矿泉水!”车厢里随即滚过更响亮的声浪——“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脚收一下!”售货员推着摇摇晃晃的货品车,在座椅间的缝隙里灵活穿梭,沙哑的吆喝声撕开夜的沉寂,成为绿皮车时代最鲜活的印记。
不断“加速”的回家路
大学四年,我在这条铁路上往返了八次,亲眼见证着铁路的变迁。先是绿皮车换了空调车,车厢变得干净整洁;然后是12306购票系统上线,再也不用通宵排队买票;接着是列车提速,运行时间从三十多小时缩短到二十多小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兰新高铁全线贯通。虽然乌鲁木齐到天水还没有直达高铁,但列车环境和服务已经天翻地覆。车厢里有了充电插座,手机有了信号,餐车的饭菜也变得丰富可口。
列车员小张是我在这条线上认识的。他一边动作标准地查验车票,一边对我说道:“刚工作时,我师父总说,铁路人的使命就是让旅客平安到家。”他顿了顿,眼神坚定而清澈,“车是快了,站台也新了,可铁路人服务旅客,让每个人平安到家的那个老话儿,没变,还是这个理儿。”
车厢里升腾的人间烟火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摇曳生姿,泛着金黄的光泽。远处的博格达峰白雪皑皑,宛如一座圣洁的宫殿。今年中秋,我坐上了乌鲁木齐到天水的“复兴号”列车。车厢宽敞明亮,座椅舒适可调节。透过宽大的车窗,祁连山的雪峰、河西走廊的秋色、黄土高原的梯田,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隔壁座位的小姑娘猛地从座位上跳下来,整个身子几乎要贴到窗玻璃上,小手指着窗外,兴奋地回头大喊:“妈妈,快看!雪山!”她的母亲赶忙伸手轻轻扶住她的腰,怕她摔倒,眼含笑意地看着女儿,温柔地回应:“你比妈妈幸福多了,妈妈小时候回天水,要在火车上睡两个晚上呢!”
列车员推着精致的礼品车走过,车上摆着各式月饼。“中秋快乐!需要月饼吗?”她走到每位旅客身边,微微俯身,脸上挂着亲切而专业的微笑,轻声询问道。
夜幕降临,车厢顶部的灯光模拟出星空的效果。我调整了一下座椅角度,舒服地躺下,盖上薄毯,满足地轻叹了一声,想起绿皮车上那些不眠之夜,恍如隔世。
月台上,不变的团圆
列车驶入甘肃境内,手机响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到哪了?你哥一早就去市场买你爱吃的牛肉了。”我看着屏幕上的字,仿佛能看到母亲在厨房里边忙碌边不停看手机的样子,鼻子微微发酸,手指飞快地回复:“快到了,妈。”
我看着窗外熟悉的黄土高坡,忽然意识到:这条铁路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变迁,更见证了我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
绿皮车上,那个怀揣梦想、紧抱行囊、神情懵懂又坚定的天水少年;空调车上,那个寒暑假往返、与同学谈笑风生、眼底渐渐有了阅历的学子;如今‘复兴号’上,这个回家团圆、嘴角带笑、目光沉稳的新疆铁路人。铁轨依旧,列车已新。“各位旅客,前方到站天水南站……”广播里柔和的女声响起,我深吸一口气,拎起早已准备好的行李,随着人流走向车门。
走出车厢,崭新的天水南站让我几乎认不出这就是当年那个小小的老站。我正四下张望,一眼便看见大哥在出站口用力地挥舞着手臂。他晒得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里的喜悦几乎要溢出来。
“哥,我回来了。”我快步走上前,声音有些哽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大哥一把接过我手中最沉的行李箱,另一只手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洪亮而温暖,“妈在家做你最爱吃的浆水面呢!就等着你了!”(作者:刘家强,中国铁路乌鲁木齐铁路局集团公司乌鲁木齐供电段接触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