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爱国主义

首页 >> 最新报道 >> 正文

青春华章丨这所因水而兴的高校 如此写下百十载

发稿时间:2025-11-12 14: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让每一条河流都清澈流淌,让每一处湖泊都碧波荡漾,让每一片海洋都蔚蓝壮阔,让每一座大坝都固若金汤!”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110名学生代表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百十载栉风沐雨,薪火相传。河海大学在时代浪潮中连缀起一条清晰而厚重的发展脉络,成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治水患、兴水利,造福国家和民族的生动缩影。

  “学校在与国家桴鼓相应的历史律动中,厚植江河安澜的济世情怀和向海而行的强国梦想,步履不停、足音铿锵。”大会现场,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深情回顾学校百年征程。百余年来,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深耕江河湖海领域,围绕国家水利事业与高质量发展需求,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办学道路,为我国水利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教授王超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言语间满是对学校的深情与对教育的坚守。他坦言,自己的一生都与河海紧密相连。在这里,他系统学习治水方法,从理论知识中探寻水利奥秘;在这里,他深耕水质改善领域,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这里,他悉心培育水利人才,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一代。他表示,要让教师的荣光永远烙印在学子们丈量山河的足迹里,让河海大学“立德树人”的师道传承永续不断。

  “母校教会我的,不仅是治水的知识,更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国家工程院院士、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建云作为校友代表,在发言中动情回忆起在河海的求学时光。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推演数据、在图书馆里查阅水利典籍、在校园梧桐树下探讨专业难题的日子,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正是这份滋养,激励着他多年来始终坚守水利一线,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十年来,母校的脉搏始终与国家命运一起跳动。” 张建云感慨道,每一份科研成果、取得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河海人都是对“治水兴邦”初心的最好践行。

  建校以来,河海大学始终与水相伴、与国同行,培养出30多万名毕业生。他们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校园流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扎根偏远山区,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澜;有的奋战在重大水利工程一线,为大坝修建、流域治理贡献智慧;有的投身水利科研领域,在技术创新中勇攀高峰。书写着“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传奇佳话。

  正值百十华诞,数百名校友重返母校,分享他们将梧桐大道上的誓言与梦想,化作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的具体实践,让“河海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下一个十年,“海晏河清”该如何续写,新一代河海学子正在作答……

 

青春华章 江河有我

出品单位:中国青年网

总策划:张 坤 董 时

总监制:金 锐

监 制:王 海

统 筹:王岑予

策 划:刘洪侠 田昕禾

记 者:田昕禾 曹伟

责任编辑:韩玉